3月13日至16日,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主办、青岛滨海学院特教中心(青岛西海岸新区春风化雨残疾儿童康复指导中心)承办的第四期孤独症康复教育岗位实操培训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康复教育工作者齐聚青岛滨海学院,通过四天沉浸式实操训练,系统掌握孤独症康复教育核心技能,为推进我国孤独症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专业动能。
作为我国残疾人康复领域的国家级行业组织,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自2023年启动“孤独症康复教育岗位实操培训”项目以来,已建立覆盖全国的标准化培训体系。本期培训开幕式上,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曹跃进通过线上方式发表动员讲话。他殷切期望学员们借助此次培训契机,拓宽知识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并强调康复机构应持续优化培训体系,为学员打造更为优质高效的学习体验。曹秘书长指出,协会将通过这一培训模式,持续发力推动行业进步,为孤独症康复服务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作为山东省首家参与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教育标准化培训体系建设的机构,青岛滨海学院特教中心以 “医、教、康、社、家” 五位一体特殊儿童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为核心,构建起覆盖筛查评估、康复干预、融合教育、托养服务及家庭指导的孤独症儿童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在培训首日,学员们通过实地参访滨海特教融合中心,沉浸式体验了标准化教学环境与特色课程体系,学员们不仅系统掌握了服务体系的架构逻辑,更对 “评估 - 干预 - 融合”的闭环运作机制形成具象认知,为后续理论学习与实操训练奠定实践基础。
为了让学员们更扎实地掌握孤独症康复教育的核心技能,本期培训聚焦行业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难点与瓶颈,采用 “双师协同教学系统”,构建 “云端理论 + 现场实训” 立体化教学模式。课程围绕 “如何上一堂完整的课”“如何有效提升个案能力” 等四大专题展开,通过 “远程专家 + 线下导师” 双轨并进:
远程教学:行业资深教师通过高清视频系统讲解理论框架与操作规范;
线下实训:特教中心督导组带领学员分组演练,通过实时观察、即时纠错和个性化指导,确保学员掌握标准化实操流程。
本次培训不仅赋能从业者职业发展,更通过标准化教学模式为孤独症儿童家庭传递希望。作为行业践行者,青岛滨海学院特教中心将持续深化“医教康社家”五位一体模式,优化标准化培训体系,搭建跨区域资源共享平台,携手全国同仁提升康复服务质量。未来将以更专业的服务、更温暖的陪伴,助力孤独症儿童突破成长边界,让每个家庭在康复之路上收获希望与力量。